top of page

《魔法壞女巫》——聲音與歌曲的混合

作家相片: Alex ChenAlex Chen

熱門音樂劇《魔法壞女巫》的歌曲在拍攝現場進行現場演唱,這為電影的音頻團隊帶來了額外的挑戰。


作者:珍妮佛·沃爾登


發表日期:2024年12月3日 ⋅ 更新日期:2024年12月4日




洛杉磯,加利福尼亞(2024年12月3日)—導演 Jon Chu 的《魔法壞女巫》是改編自備受好評的舞台音樂劇的兩部曲電影,忠實於其百老匯根源,使用了原劇第一幕的所有歌曲。而且就像舞台音樂劇一樣,電影中的歌曲也是在現場進行現場演唱。


“Jon Chu、Cynthia Erivo 和 Ariana Grande 想要在拍攝現場進行現場歌唱表演,”電影的奧斯卡獲獎製作音效混音師 Simon Hayes 說。他在拍攝音樂電影方面成為了專家,曾參與過《悲慘世界》、《瑪麗·波平二度歸來》、《阿拉丁》、《小美人魚》等電影的工作。“當他們開始唱歌時,現場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那股能量。現場演唱的魔力和真實性帶來了額外的東西。那是一個靈感閃現的時刻,我們知道這正是我們要做的。”


重錄混音師 Andy Nelson 照片:Mark Edwards Photography


任何音樂電影中最棘手的部分就是如何讓對話過渡到歌曲時聽起來自然。傳統上,對話錄音通常使用電影行業的領夾麥克風和槍式麥克風,而歌曲的歌唱則是使用音樂行業的麥克風錄製,這兩者之間經常會有明顯的差異。在《悲慘世界》的工作過程中,Hayes 和奧斯卡獲獎的重錄混音師 Andy Nelson 討論了如何將工作室預錄的歌曲與現場演唱的歌聲匹配,消除這種常見的過渡問題。


“在錄製歌唱預錄時,工作室通常會使用典型的大振膜麥克風。我們想,‘如果預錄也能用槍式麥克風和領夾麥克風來處理會不會更好呢?’”Hayes 解釋道,他在《悲慘世界》之後測試了這一技術,並從此在音樂電影中一直使用這個方法。“這樣,重錄混音師可以非常輕柔地——在整首歌的過程中——無縫地將對話與現場演唱的聲音融合到工作室錄製的歌聲中。”


監督音效剪輯師 Nancy Nugent Title 補充道:“這確實解決了很多在現場歌唱和工作室歌唱之間的匹配問題。Robin [Baynton,歌聲編輯與混音師] 逐字逐音地將不同的來源無縫地編織在一起,讓我們獲得了最好的表現。”


片場Live演唱


現場演唱在製作音效方面,Hayes 選用了 Schoeps CMC6 槍式麥克風配 MK41 膜片DPA 4061 領夾麥克風,後者因其透明的音質、平坦的響應以及能夠承受高音壓而廣受青睞。“我選擇麥克風的標準就是希望它能夠像歌者本人一樣發聲,”Hayes 說。“DPA 是市面上唯一一款能夠捕捉平坦響應並且處理像 Cynthia Erivo 在演唱《Defying Gravity》這類高音強力歌曲時所產生的極高音壓的領夾麥克風。Cynthia 能夠唱出比大多數人喊叫聲還要響亮的高音,而 DPA 麥克風在這些高音壓下不會產生脆弱的聲音。”


Simon Hayes,製作音效混音師


Hayes 與服裝設計師 Paul Tazewell 密切合作,找到每件服裝上最佳的麥克風位置,這對於扮演 Glinda 角色的 Ariana Grande 特別具有挑戰性,因為她的裙子設計較低胸。與他為 Ervio 扮演的角色 Elphaba 安裝中央領口或帽邊下方的領夾麥克風不同,Glinda 的裙子隱藏了一對領夾麥克風——每肩各一個,這兩個麥克風分別錄製到兩個不同的音軌上。


“Ariana 如果轉向左側,她的聲音就完全被麥克風捕捉;如果轉向右側,她的聲音也完全被麥克風捕捉。”Hayes 解釋道。“這也解決了另一個問題:Glinda 的裙子經常是蓬鬆且由雪紡製成的,因此會有衣物摩擦聲。給 Nancy [Nugent Title] 兩條獨立的 Glinda 音軌,可以讓她在錄音中切換——如果某個麥克風有輕微的摩擦聲,另一條音軌上可能就沒有。”


監督音效剪輯師 Nancy Nugent Title


“無論如何,我們都能獲得完整的錄音資料,這是一個福音。Simon 在現場捕捉到的聲音非常棒,”Nugent Title 確認道,她與對話編輯師 John C. Stuver 一起合作完成了這部電影。


通過現場演唱,演員可以讓他們的對話自然過渡到歌曲中。在樂隊開始演奏之前,他們可以慢慢進入狀態。“這總是令人愉快的,因為過渡是大多數人最注意的部分,”負責最終混音的 Nelson 說。“在這部電影中,過渡極為流暢,這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比如麥克風配置、Myron Kerstein 的影片剪輯以及演員在自己節奏下開始唱歌的自由。”



音樂節奏與效果調整


電影的節奏和過渡無縫流暢,這完全是有意設計的。根據監製音效編輯/音效設計師/重錄混音師John Marquis的說法,每一卷片段的每個節拍都設有點擊軌道(click track),並且該點擊軌道會通過耳機傳送給現場的演員。“每個音效都精確地和節奏相對應,”Marquis表示。“Myron在剪輯時也跟著節拍器軌道。我們希望它聽起來自由、松散、自然,但每個部分卻又完全同步,非常緊密且美麗。”


John Marquis,監製音效編輯/音效設計師/重錄混音師


Marquis和監製音樂編輯Jack Dolman花時間處理實際效果、音效和音效設計的音色,調整節奏和音高,以便音效設計能支援音樂。“我們的音效設計師Malte Bieler和Tim Walston將背景音效調整到合適的音高,使整個世界就像一個樂器,而音樂從氛圍中自然流淌,隨著故事的發展,歌曲也隨之展開,”Marquis說。


Nelson補充道:“John的團隊精確地調整和調音效果,使它們成為樂隊的一部分。這些音效在呈現上非常精美,你不會注意到,但如果仔細分析,會發現許多音效都和音樂數字協調。這需要大量的工作。”


音效編輯與最終混音


《Wicked》的音效編輯和最終混音在位於加州伯班克的華納兄弟後期製作創意服務部進行,Nelson和Marquis在Stage 9的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混音廳使用了AMS Neve DFC和Avid S6控制台進行混音。


錄製原聲音樂


然而,在最終混音之前,Nelson曾參加位於倫敦AIR Studios Lyndhurst Hall的管弦樂錄音會議,在那裡,錄音工程師Nick Wollage為歌曲以及John Powell的配樂錄製了90人管弦樂隊。“在倫敦聽到管弦樂隊演奏時,我意識到這部電影將會超越百老匯舞台劇,”他回憶道。“這一切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層次,電影的配樂將《魔法壞女巫》帶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在錄製管弦樂隊之前,Nelson和Wollage討論了適合最終杜比全景聲混音的最佳音軌布局——這樣能讓Nelson將管弦樂帶入劇院,而不會過於分散注意力。他說:“我希望它感覺像是被音樂包圍,但我不會將所有樂器都分布在整個房間裡。它們仍然按照標準的管弦樂布局排列。”


管弦樂隊被分割成約五個9.1的音軌組。Nelson還收到了分別錄製的打擊樂軌、節奏組軌(包括5.1低音、5.1鍵盤和5.1合成器音軌)。Wollage在AIR Studios預先準備了管弦樂素材,然後交給音樂製作人Greg Wells及其團隊,進行調整,為Nelson的電影混音創造合適的平衡。


“對於每首歌,我有大約10個音軌的音樂,還有每個單獨的歌唱音軌。合唱部分是一個合成的7.0音軌,”Nelson說。“在混音時,我們做了許多調整,特別是在合唱和歌唱及管弦樂之間的平衡。所有這些分軌使得我在混音階段可以調整和控制各個部分,但因為之前已經做過大量準備,所以開始工作時我們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


奧茲世界的背景


正如合唱部分為歌曲增色,合唱演員也豐富了奧茲世界的呈現。對於翡翠城、希茲大學和矮人國的群眾,Nugent Title錄製了大規模的環繞小組錄音。“當格琳達向矮人國發表演說時,整個村莊都在慶祝女巫的死,”她說。“我們需要各種年齡層的孩子和成年人。我和Jon(Chu)仔細規劃了他想要的場景——群眾的形狀,以及每個瞬間的反應。”


他們還為奧茲塵舞廳的場景設計了群眾反應。當艾爾法巴進入房間時,所有人停止交談;然後他們嘲笑她戴上女巫帽。當艾爾法巴開始跳舞時,反應再次改變。“這整個過程大約持續10分鐘,群眾的反應是非常精心設計的,”Nugent Title解釋道。“我們再次仔細規劃了他們的行為和反應,現在他們笑她,現在他們鼓掌。這是非常刻意的過程,需要多次處理。”


Wicked. PHOTO: Courtesy of Universal Pictures


《魔法壞女巫》中的舞蹈與音效設計


在《魔法壞女巫》的舞蹈場景中,像是費耶羅(Fiyero)在圖書館演唱的《Dancing Through Life》一段,加入了笑聲和反應音效,製作團隊特別為這些環節選用了專業舞者參與配音團隊的錄製。Nugent Title 與《魔法壞女巫》的編舞 Christopher Scott 合作,由他帶領了洛杉磯十位頂尖舞者前往位於加州柏本克的迪士尼影業 ADR 錄音室,與音效混音師 Doc Kane 一同完成這段錄製。這些舞者首先觀看了幾次影片中的舞蹈片段,熟悉其中的節奏與動作後,再集體錄音。


Nugent Title 提到:「我們進行了許多這樣的錄音。例如在艾芙芭(Elphaba)走進 Ozdust 舞廳時,場景外發生了一段舞蹈圈的表演。大家都圍著圈中央的一位舞者,隨著音樂舞動,當音樂停止時,他們的目光隨之轉移。為了還原這一幕,我們在錄音室模擬了這個情景,讓舞者圍著中央的一位進行即興舞蹈,並同步播放影片中的音樂,確保錄音與場景的節奏一致。」


團體聲音與合唱的融合


有時,這些錄製的聲音會在歌曲進行時,與合唱團的演唱自然過渡。Marquis 解釋道:「Robin(Baynton)、Jack(Dolman)、Jon 和 Myron 常討論攝影機穿越翡翠城人群的畫面,並希望能聽到某些個別聲音演唱合唱部分。他們強調這些個別聲音的沉浸感,並選擇在特定場景突出特定聲音,讓觀眾感受到人群的壯觀規模。」


在混音過程中,為了平衡這種宏大的氛圍,混音師 Nelson 介紹說,合唱的音軌通常以 5.0 或 7.0 的格式呈現,與主唱和樂隊伴奏相互配合。在這些聲道中,混音師可以根據攝影機的位置,調整某位歌手的音量,讓聲音隨著畫面的變化更加生動。而配音團隊的聲音則完全獨立處理。「Nancy 和我一開始就達成共識,配音的聲音會由 Nancy 獨立處理為虛擬混音,並交給我。」Nelson 表示,「這樣我們能保持各部分的獨立性,不至於在混音時陷入難以分割的困境。」


因為 Nugent Title 將所有配音團隊的音軌分別存放在 Pro Tools 的單獨項目中,她可以預先混音特定音軌,讓它們與畫面保持一致,比如在鏡頭移動時突出某些聲音,或加上混響效果,然後再將這些音軌傳給 Nelson 使用 DFC 進一步處理。


Nelson 將對白和歌聲一同混音,並將歌聲視作對白的一部分,而非單純的音樂。「我將歌聲視為講故事的元素之一,因為它們承載著敘事內容。」他解釋道:「我們不希望歌曲開始時,觀眾突然感覺到了場景的突變。因此,我會緊密地將歌聲和對白結合,讓觀眾在兩者之間的過渡時感到自然。」


打造沉浸式的奧茲魔法世界


電影版《魔法壞女巫》相較於舞台劇最大的不同,在於它能讓觀眾完全沉浸在奧茲的奇幻世界中。Marquis 總結道:「這個世界被以驚人的細節完全建構了出來,從場景設計中的每個元素,到實景拍攝的細緻程度。例如大型的綠野仙蹤頭像是由木偶操縱,讓演員能夠與真實的環境互動。畫面和音效層次豐富,但整體呈現仍然柔和圓潤,溫暖而有吸引力。在聲音設計上,音樂、場景音效和特效之間,預留了充足的空間。從製作到後期的每個環節,都彼此緊密相扣,互相支持。」

1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Rated 0 out of 5 stars.
No ratings yet

Add a rating

©2023 ALXC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