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喉頭 Larynx

作家相片: Alex ChenAlex Chen


喉頭是一個位於頸部前中線區域的複雜中空結構,位於食道的前方,並處於第三到第六頸椎的水平。它由一個軟骨骨架組成,通過膜、韌帶和相關的肌肉與周圍的結構連接並懸掛。喉頭位於氣管的上方,並與上方的口咽(口腔後方的咽喉部分)相連。


喉頭引導空氣進入下呼吸道,特別是在吞嚥時關閉氣道,以防止食物誤吸。它通常被稱為「聲帶箱」或「發聲器官」,因為它容納了負責聲音產生的結構。喉頭在頸部非常靈活,在吞嚥時可以看到並感覺到它向上和向前移動,從而關閉氣管並打開食道。


喉頭 前視圖



 

喉頭的重要事實


功能: 空氣導引、氣道保護、聲音產生


軟骨 Cartilages :

單一(3種):環狀軟骨、甲狀軟骨、會厭軟骨 Cricoid, thyroid, and epiglottis

成對(3種):杓狀軟骨、小角軟骨、楔狀軟骨 Arytenoid, corniculate, and cuneiform


腔室結構 Cavity structure :

三部分:前庭、中部、聲門下腔 Vestibule, middle part, infraglottic cavity

聲門:聲帶、聲門裂 Vocal folds, rima glottidis


肌肉:

外在肌肉:移動整個喉頭 Movement of the entire larynx 

內在肌肉:移動喉頭的組成部分 Movement of components of the larynx


血液供應:

上喉動脈、下喉動脈

上喉靜脈、下喉靜脈


淋巴引流:

上頸深淋巴結、下頸深淋巴結


神經支配:

迷走神經:上喉神經(內、外分支)、下喉神經


本文將討論喉頭的主要解剖結構和功能,並概述喉頭的血液供應、神經支配、淋巴引流,以及臨床應用和有趣的事實。


 


內容目錄


1. 軟骨結構與韌帶

2. 喉腔

3. 肌肉

4. 血液供應與淋巴引流

5. 神經支配

6. 臨床應用

7. 有趣的事實

8. 資料來源



 

  1. 軟骨結構與韌帶


喉由三個大型未成對的軟骨(環狀軟骨、甲狀軟骨和會厭軟骨)和三個成對的較小軟骨(杓狀軟骨、小角軟骨和楔狀軟骨)組成,總共為九個個別軟骨。


甲狀軟骨是喉軟骨中最大的,由透明軟骨構成。它形成喉的前部和側部,且沒有後部結構。這兩片寬闊而平坦的右、左半部分(稱為軟骨板)在前方的中線融合,形成一個V形的前突,稱為喉結(通常稱為「亞當的蘋果」)。





亞當的蘋果在男性青春期後通常更加明顯,這是由於睪酮激素的影響,該激素刺激喉部的整體生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聲音變得更低沉。亞當的蘋果上方是**上甲狀切跡**,而在甲狀軟骨的底部還有一個不太明顯的**下甲狀切跡**。每片甲狀軟骨板的後緣向上延伸為**上角**,向下延伸為**下角**。


較長的上角以及甲狀軟骨的整個上邊緣通過**甲狀舌骨膜**與舌骨相連接。這層寬大的纖維彈性膜中部較厚的部分稱為**正中甲狀舌骨韌帶**,而側邊部分稱為**外側甲狀舌骨韌帶**,它們直接連接至上角。


**下角**的內側表面有一個關節面,與環狀軟骨的後外側表面相連,形成**環甲關節**。





**環狀軟骨**是一個較小的印戒狀透明軟骨,位於甲狀軟骨的正下方。它構成了喉部的下部,並向下與氣管相連。環狀軟骨是唯一完全環繞氣道的完整軟骨環。環狀軟骨有一個較窄的前弓(帶狀部分)和一個較寬的後板(印戒部分),後板的中線隆起是食道附著的表面。


一條緻密的結締組織帶,稱為**環甲韌帶**,將環狀軟骨與甲狀軟骨的下緣連接起來。**環氣管韌帶**則將環狀軟骨與第一個氣管環相連接。


在較寬的後環狀軟骨板的上外側,附著著成對的**杓狀軟骨**,這些軟骨呈金字塔形。每個杓狀軟骨都有一個上方的尖端、一個前方的聲帶突以及一個較大的側方肌突。附著在杓狀軟骨尖端的是成對的小型圓錐狀**小角軟骨**。






最後一個未配對的軟骨是**會厭軟骨**,它是一種大型葉狀彈性軟骨,表面覆蓋著黏膜。會厭的柄部通過**甲會厭韌帶**連接到甲狀軟骨的兩片之間形成的角的內側。會厭還通過**會厭舌韌帶**連接到舌骨,該韌帶從會厭的前上表面延伸到舌骨的體部。會厭向上突出於咽部,其上邊緣恰好位於舌根的後面。顧名思義(epi = 上,glottis = 氣管的口),它位於喉部開口(入口)上方。在吞嚥過程中,隨著喉部向上和向前移動,會厭向下擺動以封閉喉部入口,從而防止物質進入氣道。


一層薄薄的結締組織,稱為**四邊膜**,延伸於會厭的側邊和杓狀軟骨的前外側邊緣之間。它的自由下邊緣增厚,形成**前庭韌帶**。這條韌帶被一層黏膜摺疊包圍,形成**前庭摺**(假聲帶),它從甲狀軟骨延伸到杓狀軟骨。


喉部的最後兩個軟骨組件是兩個小型的杓狀**小角軟骨**,它們位於小角軟骨的上方和前方。它們不直接連接到任何其他喉部軟骨,但懸掛於一層名為**會厭膜**的纖維彈性膜中,以增強其結構。這層膜形成四邊膜的自由上邊緣,該膜如前所述,將杓狀軟骨連接到會厭的側邊緣。它的表面覆蓋著黏膜,形成**會厭摺**。在會厭摺的後面,可以看到小角軟骨和杓狀軟骨作為小結節,圍繞著喉部入口。





 

  1. 喉腔


現在我們已經討論了外部軟骨骨架,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喉部的腔道。喉部的黏膜襯裡腔道從其上方開口(喉口)延伸到環狀軟骨的下邊緣,並與氣管的腔道相連。喉腔分為三個區域:


1. 前庭(Vestibule)**:位於喉口和前庭摺之間。

2. 中部(Middle part)**:位於上方的前庭摺和下方的聲帶之間。

3. 聲帶下腔(Infraglottic cavity)**:位於聲帶和氣管之間。


喉腔中部的側壁向外凸出,形成前庭摺和聲帶之間的側凹道(喉竇)。每個喉竇有一個延長的盲管延伸,稱為喉囊(laryngeal saccule),它向前上方延伸,位於前庭摺和甲狀軟骨之間。每個喉囊內襯有黏液腺,能夠產生黏液以潤滑聲帶。

















喉部的聲音裝置稱為聲門(glottis),由兩條聲帶(真聲帶)和聲門裂(rima glottidis)組成。每條覆蓋黏膜的聲帶內部都有一條聲帶韌帶,該韌帶從甲狀軟骨的內表面延伸到相應的會厭軟骨的聲帶突起。與每條聲帶韌帶平行的是聲帶肌肉(vocalis muscle),負責調整聲帶的緊張度。聲帶是能夠產生聲音的“真實”結構,因為空氣通過它們時會發出聲音,而前庭摺(假聲帶)則不參與聲音的產生,但保護聲帶。


聲帶之間的開口稱為聲門裂(rima glottidis)。這個開口的形狀取決於聲帶的位置。在環會厭關節處,會厭軟骨的旋轉運動可以使聲帶分開(外展),擴大聲門裂,或者使聲帶靠近(內展),縮小聲門裂。通常,在呼吸時,聲帶是外展的,而在吞嚥時,它們會內展以關閉聲門裂。產生聲音的特性(例如音調)取決於聲帶的長度、緊張度和位置。正常情況下,在發聲過程中,聲帶會緊密相對,形成狹縫狀的聲門裂。當呼出的空氣通過聲帶時,會使聲帶振動,從而產生聲音。然後,聲音會通過舌頭、下巴和嘴唇的動作進一步修飾成語音。



































 

肌肉


與喉部相關的肌肉可以分為兩組:外在肌肉內在肌肉。外在喉部肌肉負責整體移動喉部。它們包括在吞嚥和發聲過程中抬升舌骨和喉部的上舌骨肌,以及下壓舌骨和喉部的下舌骨肌


小型的內在喉部肌肉則負責移動喉部的各個組件。它們調節聲帶的長度和張力,並在呼吸、吞嚥和發聲過程中改變聲門(聲帶之間的開口)的形狀。




 

血液供應與淋巴引流


喉部的動脈供應主要來自上喉動脈和下喉動脈,這些都是甲狀腺動脈的分支。喉部的靜脈則由相應的靜脈排出,即上喉靜脈和下喉靜脈。聲帶上方的淋巴管會排入上深頸淋巴結,而聲帶下方的淋巴管則首先排入圍繞氣管的淋巴結(氣管前淋巴結和氣管旁淋巴結),然後再流入下深頸淋巴結。



 

神經支配


右側和左側的上喉神經和下喉神經是迷走神經(第十對腦神經,CN X)的分支,為喉部提供運動和感覺的神經支配。每條上喉神經分為內喉神經和外喉神經。內喉神經與上喉動脈一起穿過甲舌膜,為喉腔提供感覺和自主神經支配,範圍至聲帶水平。較小的外喉神經則為環甲肌提供運動神經支配。


返喉神經是迷走神經的上升分支,作為右側和左側的下喉神經向喉部延伸。它們為喉部的所有內在肌肉提供運動神經支配,除了環甲肌之外,並為聲帶以下的喉腔提供感覺神經支配。




臨床應用


在急性危及生命的呼吸道阻塞情況下,醫生可能會進行環甲切開術(cricothyrotomy),通過環甲韌帶插入針頭以建立呼吸道。進行此手術需要對喉部的解剖結構有基本的了解。在無菌條件下,醫生會觸診甲狀軟骨的喉結(Adam’s apple),然後將手指向下滑動,直到感覺到環狀軟骨,這是感覺到的第一個堅硬隆起。感覺到的甲狀軟骨和環狀軟骨之間的空隙(環甲間隙)由環甲韌帶覆蓋。


有趣的事實


年長的兒童和成年人無法在同時吞嚥的時候通過鼻子呼吸。然而,新生兒和嬰兒可以在吞嚥牛奶的同時進行這個動作。這一過程稱為“強制鼻呼吸”。在嬰兒中,喉部位於較高的位置,並且在吞嚥時進一步升高,會厭能夠滑到軟顎後面,將喉部鎖定在鼻咽部。這一解剖結構使得嬰兒能夠同時進行進食和呼吸的能力在2至6歲之間逐漸喪失,因為喉部會逐漸下降到成人的位置。

4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Rated 0 out of 5 stars.
No ratings yet

Add a rating

©2023 ALXC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