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十分鐘大師:管弦樂錄音

作家相片: Alex ChenAlex Chen

管弦樂錄音背後的理論和實踐與流行音樂錄音的公認智慧形成鮮明對比。Mark Cousins 擁有這份樂譜。Neumann 的 M 150 是經典 M 50 的現代版本,最初用於 1950 年代的 Decca Tree。錄製管弦樂的藝術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已經演變成...



管弦樂錄音的理論和實踐與流行音樂錄音的公認智慧形成鮮明對比。Mark Cousins 擁有這份樂譜。


M 150 是 Neumann 目前版本的經典 M 50,最初是在 1950 年代的 Decca Tree 中使用的。


錄製管弦樂團的藝術是一個隨著錄音音樂歷史的演進而演變的過程,從最早將音樂直接切割到唱片上的時代,一直到今天的尖端 5.1 環繞聲大片配樂。事實上,有趣的是注意到電影界與管弦樂團錄音之間的強烈相似之處,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交叉授粉」。這也是一個具有自己獨特流程和方法論的錄音領域,為那些習慣於無盡的重疊錄製和大量近距離麥克風錄製的人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工作流程和聲音目標。


在我們深入具體細節之前,值得先了解一下管弦樂錄音的目標以及為什麼它可能與傳統的「樂隊」錄音不同。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管弦樂團是一種自我平衡的現象 - 換句話說,每個樂器部分都可以清晰聽到,無需額外的麥克風或放大器。另一個重要的要素是房間的聲音,了解到反射和聲音空間感是管弦樂團聲音的一部分,就像樂器本身一樣重要。


立體聲配對


根據我們所描述的目標,可以得出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即立體聲配對,以某種形式,應該定義我們在錄音中聽到的主要聲音體。然而,在早期的立體聲錄音中,有兩個明顯的陣營,各自提出了捕捉立體聲表現的不同解決方案。



有一派觀點,由像Alan Blumlein這樣的工程師開創,該派旨在通過左右聲道之間的強度(或音量)差異來捕捉立體聲信息。以這種方式使用定向麥克風能夠表現出準確的立體聲圖像,具有良好的相位完整性,但在某種程度上缺乏工程師和音樂家從真實管弦樂團中聽到的‘電影般’的寬度感。


另一種方法是間隔安排,這種方法能夠很好地捕捉管弦樂團的寬度,但通常無法捕捉強度方法中固有的一些細節,同時在立體聲圖像中留下一個明顯的中心空洞。由於這兩種方法都有明確的優缺點,倫敦的Decca Studios工程師尋求了一種替代解決方案 - 一種既具有間隔安排的電影般寬度,又保留了細節和焦點 - 特別是關於中心圖像 - 兩個定向麥克風所能提供的。


治樹專家


這個解決方案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電影音響世界的啟發,那裡已經開發了多通道標準,為左、中、右組件創建了獨立的音軌。理論上,中心聲道強化了設計為創建“虛擬中心”的雙聲道立體聲,可以說使得在電影院兩側的聽覺體驗更具連貫性。根據這種邏輯,Decca的工程師開發了一種系統,使用三個Neumann KM 56全向麥克風安裝在一個T形支架上,位於指揮者頭頂上方。


德卡樹 - 正如其命名一樣 - 是一個簡單而優雅的解決方案。左右聲道被分開約兩米,捕捉了管弦樂團大部分的寬度。然而,中心麥克風位於L/R麥克風前方約1.5米處,由於“第一波前緣法則”(也稱為先導效應),它確保中心麥克風在心理聲學上略有優勢,增加了聲場中心的聚焦和定義。


謎底的最後一塊拼圖是Neumann公司對德卡工程師意見的後續發展M 50。 M 50在一個直徑為4厘米的丙烯酸球體內安裝了一個小的全向傳感器,結果是一款具有一定定向特性的全向麥克風,特別是在10kHz以上的頻率範圍內。作為德卡樹的一部分,M 50提高了立體聲圖像的細節和聚焦,可以說在頻譜的上部幾乎像一個定向心形麥克風一樣工作。


良好的表現


對於大量純粹主義的錄音來說,德卡樹已足夠,但在需要更多控制或更加迷人的寬度時,通常會用額外的麥克風來增強這種設置。德卡樹的一個潛在問題是它有時無法捕捉到弦樂部門的全寬度,而弦樂是管弦樂團中最大的樂器家族。這主要是由於德卡樹位於指揮者頭頂上方,這對於捕捉“首席樂席”非常有用,但不能捕捉所有的弦樂演奏者。


因此,為了增強德卡樹,會使用一對支架麥克風或側向填充麥克風,它們位於聲場中心和極端左側或右側之間的一半位置。單獨使用支架麥克風的寬度會太極端,但是當與德卡樹一起使用時,它們會為弦樂部門提供所需的額外表現和寬度。


準確無誤


雖然德卡樹和支架麥克風形成了大部分的聲音,但仍然需要用一系列定位麥克風來增強這些主要的立體聲陣列。定位麥克風為樂器組提供額外的聚焦和細節,部分是由於它們與樂器的相對接近,產生不同的音色反應 - 例如,低音提琴有更多的重量和身體感,而木管樂器則增加了更多的空氣感。然而,同樣重要的是,定位麥克風在樂器在獨奏上的使用時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然而,在使用定位麥克風的數量方面需要取得平衡。使用大量麥克風可能會引入相位問題的風險,尤其是考慮到涉及的距離以及麥克風之間的大量交叉聲音。為了減少相位風險,通常遵循3:1規則,即麥克風之間的距離大約是表演者和麥克風胶囊之間距離的三倍。除此之外,考慮到一定程度的時間對齊也是有益的,即使只是為了防止定位麥克風產生自己的先導效應形式。



5.1 轉換


儘管在Decca Tree首次使用後的60多年裡出現了許多技術創新,但值得欣慰的是,由Arthur Haddy、Roy Wallace、Kenneth Wilkinson和Stan Goodall等人開發的技術仍然在世界各地的各種管弦樂音場中每天都在使用。


最近幾年唯一的小改變可能在於5.1環繞聲錄製,其中Decca Tree+spots技術背後的方法論與之有明顯的“合適匹配”。在5.1環繞聲錄製中,基本設置中增加了兩個額外的麥克風,通常放置在音場的後方,作為一種分離配對排列的一部分。周圍的麥克風捕捉了房間的聲音深度 - 可以說是一種夸張的立體寬度,但這種寬度適合真正的5.1聽覺體驗的包圍性質。



無論您是否打算錄製管弦樂團,這種方法都是對一種隨著時間精心演進的錄音方法的迷人洞察。事實上,如果您追求更寬敞、更自然的音效,應用其中一些原則到其他音樂類型中是很有價值的。

2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Rated 0 out of 5 stars.
No ratings yet

Add a rating

©2023 ALXC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