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混響中的Size參數
在數位混響中,Size是最常見的參數之一。這個參數有時以百分比表示,但在其他情況下則以米或立方米表示。但在數位混響中,Size究竟是什麼意思?
Size如何運作?
在大多數數位混響中,Size用作構成數位混響網絡的部分或全部延遲長度的標量。較小的Size值會減少混響算法中延遲的長度,而較大的Size值則會增加延遲的長度。
Size設置的聲音效果
當在數位混響中增加Size參數時,您經常會聽到以下效果:
混響的攻擊較慢:混響中的擴散和早期反射網絡通常與Size有關。如果這些網絡與Size相連,則增加Size會使擴散的建立變得更慢,並增加早期反射中的延遲之間的距離。這會導致混響的淡入變得更慢,幫助將混響與源材料分開。
較少的金屬音衰減:較大的Size設置會增加混響尾部的延遲長度,這會增加共鳴(特徵模態)密度。更高的共鳴密度通常出現在較大的房間和大廳中。
初期衰減中的離散回聲:當處理強瞬態的聲音(如打擊樂或聲音清晰的元音)時,這可能聽起來顆粒狀。
調製效果減弱:如果在混響中使用調製,當Size參數增加時,可能會聽起來不那麼明顯或不那麼顯著。
降低Size參數的相反效果:
混響的攻擊較快且緊湊:輸入信號聽起來更接近聽眾。
更金屬化的聲音:想想音樂廳和浴室之間的區別。兩者都有相當長的混響衰減,但浴室聽起來更加共鳴。
較少的離散回聲:在混響開始時,打擊樂聲音會變得更加平滑。
更強的調製伪影。
Size參數與物理世界的關係
有點相關。在某些情況下,當Size以米為單位列出時,Size參數可以視為代表矩形房間的最長尺寸。因此,如果Size為30米,則虛擬“房間”的前後距離為30米。
實際上,前後尺寸為30米的房間聽起來幾乎總是比Size為30米的算法混響要豐富得多。這與房間的共鳴密度有關,這是一個相當深奧的主題,我將在未來的博客文章中探討。簡而言之,更高的共鳴密度聽起來更平滑,而數位算法混響難以達到相當小的房間的共鳴密度,更不用說音樂廳了。
對於立方米的Size測量也是如此。在至少一個顯著的硬體“房間模擬器”中,Size設置的範圍呈幾何級數增長:10 m³、100 m³、1000 m³,一直到令人印象深刻的1,000,000 m³。實際上,Size參數的每次增長都會導致內部延遲長度的翻倍。這將導致更高的模態密度,但遠遠達不到立方米Size所暗示的程度。
設置Size的建議技巧
這類問題的答案總是“根據耳朵來調整,以符合您正在處理的音樂。”不過,我可以提供幾個提示:
為了獲得更豐富的混響聲音,將Size設置到最大值,直到攻擊變得過慢或開始聽到明顯的顆粒聲。當達到這個點時,將Size調整到稍低的值,直到顆粒聲消失。
對於攻擊緩慢且不顯著的瞬態聲音(例如合成音、管弦樂、一部分人聲),可以將Size調整到最大值。
打擊樂通常需要較小的Size,以免聽起來顫抖。
如果您有非常短的混響衰減時間,可能需要降低Size,以便在可聽部分的衰減期間獲得最大回聲密度。
非常小的Size設置對於特殊效果和金屬化的“油罐”聲音有用,但通常不那麼愉悅。
要獲得更強的合唱效果,稍微降低Size。
在較小Size設置的混響中增加調製速率/深度將減少一些金屬色彩。這就是為什麼EMT250具有如此明顯的合唱效果——調製用來掩蓋算法中使用的小延遲記憶,這本質上對應於小的Size設置。
問題?
您有任何問題嗎?或者有沒有您喜愛的Size技巧想分享的?請在下方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