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GL訪談]透過堅實的聲音角色呈現K-Pop趨勢,JYP娛樂總工程師李泰燮


李泰燮(이태섭)是JYP娛樂(JYP 엔터테인먼트)的首席工程師兼JYPE Studios的領導,他混音了朴軫永(박진영)、TWICE、2PM、ITZY、Stray Kids、DAY6、Wonder Girls、GOT7等K-Pop市場領先的藝人的音樂。他將獨特的音色特性融入流行、舞曲、嘻哈、民謠、樂隊音樂等多種風格的音樂中,為JYP的聲音打造更堅固的基礎。我們通過採訪與他見面,了解了他在這個領域的貢獻。



GL:您好,非常感謝您參加GL訪談。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


李泰燮:您好。我是Itaeseop,從2013年開始至今一直在JYP娛樂擔任首席工程師。


GL: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使得以線上方式簡化進行,但您參加了GLMC21 x IMSTA FESTA Seoul 2021並分享了許多寶貴的見解。對於第一次參加類似大師班的內容,您有什麼感受?


李泰燮:GLMC21 x IMSTA FESTA Seoul 2021有許多出色的人士,因此對我來說是一個榮幸。我對如何表達我的想法感到有些擔心和猶豫,考慮到參與者的水準。在我作為工程師的職業生涯中,我一直認為缺少類似音樂討論的媒介或內容,但我也有所學習,並且非常感激Gearslutz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可以互相學習和影響的良好場所。當然,如果我獨自參加這樣的內容,可能會感到有些壓力,但我期待著未來能與周圍的工程師們交流,並與許多音樂人共同合作,這將會很有趣。


GL:當時是疫情期間,您後來的製作或工作方面有什麼變化嗎?


李泰燮:與JYP的同事們的工作通常在同一棟建築物內進行,所以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對於外部製作人和作家來說,情況有所不同。特別是他們拜訪的頻率明顯減少了。過去,直接面對面交流是很普遍的,但現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透過線上方式溝通,除非是需要詳細解釋聲音的特殊情況,否則大多數都是非面對面工作。


GL:您在JYP外部內容上的露面機會相對較少,但在GLMC之後,您在國外專業音頻雜誌SOS的訪談內容中也有所展示。


李泰燮:有一天上班時,有個自稱是SOS編輯的人私訊我了。我當時認為這是詐騙。(笑)因為我平時在這些外部內容中展示得不多,突然間被訪問感到有些奇怪,所以我裝作不知道,但他不斷給我看他的參考資料。後來確認了他真的是SOS編輯,然後我就參加了訪談。我分享了一些有關K-Pop和當時非常受歡迎的TWICE的“SCIENTIST”歌曲的故事。



GL:最近過得怎麼樣?有什麼正在籌備的專案或想要介紹的歌曲嗎?


李泰燮:很遺憾,我無法詳細談論目前正在進行的專案,但最近完成並發行的歌曲中,我可以提到Golden Child的《THE MOMENT》。


GL:從Insooni、Lee Eun Mi、Park Mi Kyung到Shin Hyo Beom,這四位被譽為韓國最頂尖的歌后的合作專案,與平時的工作方式可能有很大不同。《THE MOMENT》在混音時,您重點著重於哪些方面?


李泰燮:《THE MOMENT》的錄製和混音都在JYP進行。這四位都是“傳奇”級別的人物,不是嗎?作為一名工程師,我感受到了他們確立自己風格的確定性,以及他們的風格完整性。在她們各自的風格中,她們非常清晰地表達了自己喜歡的感覺,這使得混音工作變得輕鬆自在,但同時也需要找到將四位獨特風格融入K-Pop風格的平衡點,這是需要花費很多心思的工作。順便說一句,我個人與Lee Eun Mi有一些交情,所以在進行工作時,我既為了取得好的結果而煞費苦心,又感到了壓力。(笑)



GL:我們來談談李泰燮先生的童年故事。您是如何開始接觸音樂的呢?


李泰燮:我開始接觸音樂是因為我哥哥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在上鋼琴學校,他看起來很酷,所以我就跟著他學習。從那時候開始,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我都參加過樂隊。在教堂的時候,我也有機會演奏吉他等樂器。


GL:我聽說您在學校時期是在國外度過的,是為了學習音樂而去的嗎?


李泰燮:我並不是為了學習音樂而去國外的,那是因為我家人都去了哈薩克斯坦居住,我在那裡度過了初中和高中,然後去莫斯科上大學。但我在大學並沒有學習與音樂相關的專業。在哈薩克斯坦的初中時期,我和哥哥、朋友一起組了樂隊,大學時期也和來自韓國的留學生組過樂隊。當時我們沒有能錄製音樂的地方,所以沒有進行過正式的專輯活動,但我們當時常常演奏搖滾、金屬等很激烈的音樂。(笑)



GL:之後您是如何決定從樂隊的演奏者轉向更技術性的錄音和混音領域的?是什麼原因讓您決心從事這個職業?


李泰燮:我在樂隊時期彈吉他,但相對於同齡人,我並不是非常擅長,尤其是我不太擅長做掃弦。當時正值掃弦技術盛行的時代,我覺得這是必須掌握的技巧,但由於我不太行,就覺得要靠吉他謀生可能有點難度。(笑)但事實上,彈吉他時我不斷地調整擴音機和效果器,並且還兼顧了和唱,與音場工程師的溝通也很重要。所以當我決定放棄吉他時,自然而然地想到試著當一個工程師。


GL:決定成為工程師後,您是如何準備的?當時對於工程學的資訊可能並不多。


李泰燮:特別是在國外度過的童年時期,我對於韓國的相關資訊幾乎一無所知。我想學習工程學,於是開始尋找各種信息,一開始覺得只有出國留學才有機會。我一回到韓國就去入伍,退伍後大概就開始考慮留學了。當時碰巧得知柏克萊有一所與我們有姊妹關係的學校,於是我就進了首爾爵士音樂學院。在那裡我學習了工程學的知識,聽了老師們的故事,也認識了韓國的許多錄音室。我從那時開始實習,經過TONE Studio,現在就在JYP擔任首席工程師。



GL:我聽說您在TONE Studio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工程工作。TONE Studio尤其以擅長樂隊音樂而聞名。


李泰燮 :當時我更多地從事錄音工作,最初是作為助理開始的。我能在TONE Studio工作這麼長時間,主要是因為我喜歡樂隊音樂,喜歡來這個工作室的樂隊,還有喜歡和我一起工作的人。我也是在那裡第一次見到了現在GLAB Studios的首席工程師Shin Bong-won導演。


我們處理過各種類型的音樂,不僅有樂隊音樂,比如Unnies,Jang Kiha and Faces,No Brain,Crying Nut,Kim Chang-wan Band,YB等,還有其他多種風格的音樂,比如Lee Eun-mi,Im Hyung-joo等。我對音質非常執著,這得益於與Shin導演的相遇,他對我影響很大,多虧了他,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完成了很多工作。


當時我和Shin導演一起進行了很多實驗,從麥克風、樂器、設備、麥克風放置方式、電力、電纜,一直到被稱為類似科學的非常細節的部分,我們都做過很多實驗。 (笑) 雖然在身體上感覺很辛苦,但從了解和經驗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有趣的工作。我記得當時甚至打電話給韓國電力公司詢問電力問題,還拿來變壓器進行1V的測試,這樣的工作室當時應該並不多見。甚至我們還曾經改變牆上的電源線進行測試。 (笑) 當時Shin導演非常好奇,對自己無法解答的問題感到很沮喪,所以雖然有很多困難,但現在卻成為了美好的回憶。


GL:您做了這麼多實驗後,效果如何呢?


李泰燮 :這個問題是非常有爭議的...我有些擔心會引起大波動,哈哈。透過多次測試,很難說哪個是好哪個是壞,但確實有一些可以稱之為效果或變化的差異。


這個房間也有Acoustic Revive / 어쿠스틱 리바이브 / RR-777,這個產品我也是在TONE Studio時第一次使用的。當時我和主管一直開關著試聽,總是在問自己:“這個會改變聲音嗎?還是不會?”哈哈。然後有一天我把它關掉後開始工作,感覺和開著時相比確實有所不同。一開始我以為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比起沒有,有的總是好的,所以我現在還是總是把它開著。



GL:2013年起,您作為JYP娛樂公司的工程師重新開始了您的職業生涯,我想知道您加入的故事。


李泰燮 :在TONE Studio工作非常愉快和令人興奮,但因為我在那裡工作了很長時間,所以需要一個新的環境。正在思考的時候,當時已經在JYP工作的工程師新鳳元導演先生聯繫我,我決定轉職到JYP。


GL:許多人對JYP娛樂公司的工作室感到好奇,您能介紹一下您目前所在的JYPE Studios嗎?


李泰燮 :目前JYPE Studios共有我和其他9位內部工程師在進行工作。JYPE Studios擁有全球頂尖的設備,以及優越的環境,共有6個錄音和混音室,我所在的BLUE室和旁邊的RED室主要用於混音,其他4個室則用於錄音和編輯工作。我們一直努力跟上行業的領導者,工作環境可以說是非常出色的。



GL: JYPE Studios的房間除了BLUE和RED之外,也因以實際藝術家的名字命名而聞名。有特別選擇以藝術家的名字來命名房間的原因或特殊概念嗎?


李泰燮 : 我們有四個錄音室以傳奇音樂家的名字命名,從斯蒂維·潘德(Stevie Wonder)、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到惠特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王子(Prince)。每個房間的設備或系統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斯蒂維·潘德室的天花板設計像琴鍵,而王子室則以紫色設計為主題,每個房間都有明確的設計概念。最初採用這種設計的原因是因為朴振英代表...(笑)事實上,這些房間的設計是希望能給我們所屬的藝術家們帶來靈感,或者感受到一種藝術的氛圍。


GL: 您提到有10位內部工程師,每位工程師有專門負責的領域嗎?


李泰燮 : 雖然沒有特別指定的領域,但根據每位工程師的能力,他們主要負責混音、編輯、錄音等方面的工作。不過,我認為像以前足球中流行的一種戰術“全場足球”一樣,整個團隊能夠承擔所有角色是很重要的,因此我會帶領團隊共同努力。



GL:在提及引領K-Pop市場的主要娛樂公司時,不能不提及JYP,對於JYP所追求的聲音或獨特風格,您有何看法?


李泰燮 :我無法代表整個公司的風格,但我個人認為,我們不僅專注於創造良好的聲音,也不只是讓所有事物聽起來清晰,而是通過對每首新歌的詮釋來確定我們要傳達的方向。簡單來說,我們努力創作出具有明確主要和次要角色的音樂。我們將音樂中希望傳達的核心元素視為主要角色,制定大致方向,其他次要元素則在整個音樂中稍微減少或降低重要性,以創造出具有明確角色和方向性的音樂。


GL:許多人對JYP的歌曲創作過程感到好奇。在選擇歌曲並進行錄製和混音的過程中,是如何進行的?


李泰燮 :基本過程可能與大多數娛樂公司和製作公司類似。從作曲家那裡收集歌曲,然後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會議,確定製作計劃。在錄音室中,我們選擇適合歌曲的設備進行錄音,然後進行編輯和混音。溝通方式也與一般方式沒有太大不同,主要製作人確定方向,我們根據這個方向進行音樂調整。不過,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追求的方式是區分主要和次要角色。



GL: 我聽說您努力在JYP內部完成所有製作。有特別的原因嗎?


李泰燮 : 首先是為了方便管理數據。在外部轉移和接收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信息不足或丟失的情況,因此我們盡量在內部完成。此外,這也是為了加強內部工程師的能力,使JYP的風格更加穩固。當然,這種方式也有缺點。


GL: 相比每天面對不同客戶的外部工作室,您作為內部工程師的優勢是什麼?


李泰燮 : 作為內部工程師,我更容易與藝術家進行交流。多年來,我們的交談變得更加自然,特別是在工作中避免了可能出現的誤解。我們能夠更快地捕捉到藝術家的聲音、狀態和變化,因此可以更快地做出應對。



GL: JYP娛樂的代表,朴振英先生也會親自以藝術家身份活動。如果JYP旗下藝術家的工作方式和朴振英先生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可能是什麼原因呢?畢竟是代表,可能會感到壓力。


李泰燮 : 其實沒有特別不同。(笑) 事實上,由於我們有自己獨特的內部系統,所以代表也不能隨心所欲地製作專輯。就像其他藝術家一樣,必須通過內部會議才能開始。所以每當朴振英代表準備做什麼時,我個人都會全力支持。(笑)



GL: 您認為工程師需要具備的能力、品德和最重要的事物是什麼?


李泰燮 : 我認為工程師既是藝術家又是技術人員和服務提供者。其中最重要的是服務心態。我認為當我們營造輕鬆的氛圍並提供充分的服務時,我們可以挖掘出藝術家們的最佳表現。當然,在這之後的藝術性和技術也同樣重要。


我現在是一名內部工程師,但最初是在租賃工作室開始的。由於所有人都是我的客戶,所以我認為服務心態非常重要。我學到了需要向客戶解釋一切,並以友善的態度解決他們的疑慮,以防止出現“為什麼?”的反應,這種心態在我身上一直存在著。


GL: 如果在混音過程中,您的音樂解釋與製作人想要的音樂有所不同,您會如何解決?


李泰燮 : 由於我只是整個製作過程的一部分,所以我會100%遵從他們的意見。但是,我不會完全放棄我的風格來進行混音,而是在第一次提交時,會包含我所解釋的感覺和他們想要的風格,然後提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去掉不必要的部分,並加強需要加強的部分,最終完成混音。



GL: 您認為整個製作過程中哪個階段對最終完成度的影響最大?


李泰燮 : 我碰巧主要從事混音工作,但我認為整個過程都很重要,但要倒過來思考。當我們開始錄音時,就必須考慮到最終完成的音源,從設備的選擇到編輯、調音等都要考慮在內。當我們進行混音時,對錄音也會產生更多興趣,而在進行母帶後期製作時,又會再次對錄音和混音產生興趣。我覺得這些項目沒有哪個是特別優先的。因此,我認為所有工程師都應該努力使錄音和母帶後期製作都達到一定水平。


此外,我也參與錄音過程,雖然不是每次都參與,但我會參與選擇麥克風、麥克風技術、預放大器和壓縮器等設備的設定,但不會直接操作。



GL:K-Pop中經常出現一首歌中有多位歌手的情況,不同於其他音樂類型。在錄製或混音這樣的曲目時,您會著重於哪些方面?


李泰燮 :基本上,我們避免使成員的聲音聽起來相似。我們盡量讓每個人的個性和歌唱風格都能展現出來。錄音也是如此。


此外,我認為調音也非常重要。不論歌唱的好與壞,或者錄音所花費的時間,我們都會花費很多時間來獲得更完美的感覺和細微的差別。由於雙音和合唱等常用軌道越來越多,這項工作可能會耗費很長時間,但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通常會使用Celemony的Melodyne,並在進行調音工作時與藝人進行廣泛的合作和討論。


GL:您選擇與藝人的聲音相匹配的麥克風和設備時是否有標準?


李泰燮 :我們的主要標準是歌曲。通常不是根據個別藝人更改設備,而是根據曲目的特性和感覺來做出決定。並非一定要按照風格或流派來選擇設備,而是選擇與歌曲相襯的聲音。正如我之前所說的,作為內部工程師,我們可以根據藝人的狀況進行各種實驗,可能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預設”。



GL : 尤其是樂隊錄音會議,在創造聲音和音調的過程中,預先製作的界線可能非常重要。對於DAY6和Xdinary Heroes的錄製,您如何看待跟踪和混音之間的界限?


李泰燮 :對於樂隊音樂,我認為錄音佔整個製作的70%至80%。如果在混音時不需要做太多調整,那麼錄音就做得很好了,對吧?我認為比起花費很多時間在混音上,更注重錄音並且確保錄音質量更好會更好。


關於跟踪,我也持同樣看法。例如,對於像延遲這樣的空間效果,雖然可以使用插件來實現,但如果演奏者使用了stompbox(地面效果器)創造出獨特的音調,那麼將其直接錄製下來會得到更好的聲音效果,因為這樣做不僅能夠更好地表現音色,還能增強演奏者的感覺和情感。對於空間效果,因為修改起來比較困難,所以這種方法可能有壓力,如果有壓力的話,提前設置好EQ或壓縮器,然後錄音會更好。我認為不僅是吉他,貝斯和鼓也是如此。我曾經在GLAB Studios錄過音,我跟監製申鳳元說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提前設置好EQ或壓縮器。實際上,在錄音時這樣形成聲音會使演奏者的感受和表現方式有所不同,所以我認為在跟踪和預先製作階段,盡可能多地進行調整和錄音是最好的。這不僅適用於樂隊音樂,也適用於其他類型的音樂。



GL:現在您所在的BLUE房間主要以混音工作為主,您能簡要介紹一下BLUE房間嗎?


李泰燮 :基本上,我們主要使用AVID Pro Tools系統,搭配Neve 33609、The Culture Vulure、Solid State Logic(SSL)等多種外部設備、插件控制器等,並在這個房間負責混音工作。此外,BLUE房間位於JYPE Studios的最前方,特點是光線較暗、牆壁也偏暗,相對而言可以感受到心理上的安定感。(笑)我喜歡比起明亮的環境更喜歡暗調,這一點可以視為優勢。(笑)


GL:最近隨著技術的進步,使用ITB方式進行混音的工作室也越來越多,作為採用混合工作流程的人,您認為模擬和數字處理之間有什麼不同?


李泰燮 :首先,ITB方式的最大優勢是便利性。您可以自由管理硬體外部設備,而不必擔心回憶或管理過程,只要確保有一定水準以上的監聽環境,就可以立即開始工作,這是一個優勢。然而,我自己是從模擬工程開始的,可能因此喜歡硬體設備所帶來的溫暖感,因此我仍然經常使用許多硬體。


由於我在工作過程中並不限制自己,所以如果可能的話,我會嘗試比較類比和數位方式,然後選擇更好的方向。但是,如果確實存在必須使用軟體的情況,例如當無法使用錄音室時,我會選擇ITB方式。



GL:在您擁有的硬件設備中,有很多產品也推出了插件版本,您會用插件替代硬件來使用的處理器有哪些?


李泰燮 :我會用插件版本的 Manley Massive Passive EQ(Manley 巨大被動均衡器)。通常我一天會處理2到3首歌曲,而硬件版本的 Massive Passive 在需要修改時因為旋鈕不是步進式的,所以召回會比較困難。我使用的是 UAD 版本的插件,我會找到我喜歡的感覺最接近的預設並使用它。雖然不完全替代 Massive Passive,但我也分別使用 UAD 和 Softube 版本的 33609 和 Zener Limiter。


另外,儘管插件是模仿硬件的,但並不完全相同。硬件和軟件各有特點,但我們大量使用插件的原因是因為它們提供了特定的音色。將某個旋鈕調到相同位置並不意味著會產生相同的聲音,但通過調整參數,聲音的變化色彩與硬件相似。


GL:您之前提到 UAD 1176 是您常用的插件,除了 1176,還有哪些插件是您經常使用的?


李泰燮 :我一直都在使用 SSL 通道條插件,從我剛開始學習工程學時就開始使用控制台了。我曾經使用過多個品牌的不同版本,最近升級了電腦後也嘗試了 SSL 自家製作的 Native Channel Strip 2。它給人一種“SSL”的感覺。



GL:您從控制台到外部設備再到插件,長時間使用 SSL 處理器,那麼 SSL 處理器的優勢有哪些呢?


李泰燮 :由於長期使用 SSL,最大的優勢就是方便性。它使用小旋鈕而非圖形來進行直觀操作,因此在提升或削減音量時感到的壓力較小。無論是控制台還是插件,其布局都非常方便,一個通道上包含壓縮器、門限器、擴展器、均衡器等等,非常適合嘗試各種音效。我們也有 SSL AWS 控制台,曾經使用過,但現在為了縮短修改召回時間而不再主要使用它。


GL:您也在使用插件控制器 UC1。相較於實際控制台混音方式,您感受到了什麼不同呢?


李泰燮 :使用 UC1 這樣的控制器,最大的優勢是更直觀。不論與實際控制台有多相似,使用相同插件時操作方式都會有所不同。例如,使用滑鼠旋轉參數時,您可以看到旋轉的量和數字,這有時會成為視覺上的障礙。您可能會擔心調整得太多或太少。但在實際控制台上混音時,沒有人會看著這些數字旋轉。而是通過聽變化的聲音來操作,只需通過開始和結束之間的範圍進行大致調整。從這個角度來看,使用控制器比看滑鼠和螢幕更直觀地混音可能性更大。這也許是當代許多插件的優點和缺點之一,無法避免地需要看數字和數據。



GL:如果您有自己的音效特徵或追求的音效,您認為是什麼?


李泰燮 :雖然我介紹了JYP的聲音,但那是我個人的看法,所以那種聲音可能算是我的特色之一。我偏愛區分主音和副音的聲音,特別是搖滾風格的混音,因為我喜歡具有鮮明性格的聲音。我喜歡音樂能夠清晰地傳達個性,而不是平淡無奇的聲音,有明確方向的聲音在預製階段就能夠明確傳達。如果要選擇中性聲音或者強烈個性的聲音,我會選擇強烈個性的,因為就像朴振英也偏好這樣的方向一樣。


至於我追求的聲音,我認為可以說是受眾喜愛的聲音。我們不一定追求所有人都喜歡的聲音,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我們追求有強烈個性的音樂。當然,適度的聲音可以令所有人滿意,但我認為確定的個性才能創造出JYP的聲音。事實上,我也經常參加粉絲社群,(笑)粉絲似乎也喜歡有著鮮明色彩的音樂。


GL:看到搖滾風格的混音一詞,似乎與K-Pop有一定距離。


李泰燮 :搖滾風格確實是我喜歡的風格。因為我喜歡搖滾風格,有時混音會自然而然地帶有這種味道,但正如我之前所說,大部分情況下,一開始的結果不會是最終版本,會經過多次修改,許多人的意見也會影響到最終風格。


我認為搖滾風格的混音有其優勢,可以更直接地傳達給聽眾。例如,強調節奏的搖滾音樂可能會讓主唱幾乎聽不見,而強調吉他獨奏的音樂則比其他樂器更為突出。因為從小就喜歡搖滾,所以我覺得這種風格很好。如果我想要傳達的聲音很明確,那麼其他方面就不需要太多考慮,就能夠給人壓倒性的感覺。



GL: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您之前提到的「主角和配角」的話題和這個情境有些相似。


李泰燮 :是的。例如,假設有100個樂器,雖然把所有這些樂器均勻展示出來的混音也不錯,但我認為給主角帶來明確能量並區分的混音也很好。當然,均勻展示多個樂器的混音並非易事。


GL:如果要選擇至今最令您印象深刻的音樂或音樂家,有嗎?


李泰燮 :事實上,如果要提及藝術家,要斷言誰是最好的很難。我見過許多音樂家,他們各自成功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我看到每個藝術家都在以他們獨特的方式不懈努力創作音樂。

但是,我確實可以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混音是 TWICE 的《SCIENTIST》。這首歌第一次登上《Billboard 200》,可能不是首次進入《Hot 200》,但它曾經在排行榜上取得非常高的位置。這首歌讓我們進行了海外雜誌《SOS》的採訪,因此對我來說,這是我個人最難忘的歌曲之一。



GL:在工程中,製造出優質的聲音固然重要,但同等重要的應該還有監聽該聲音。


李泰燮 :我們在BLUE ROOM中使用了Amphion Two18和BaseTwo25 LF Extension System的組合。我之前使用過許多不同的揚聲器,甚至在我們現有的工作室建成之前,也有機會測試過許多不同的揚聲器,但Amphion是我最喜歡的。我通常不容易立刻喜歡上某個揚聲器,無論是信息量過多還是過於擁擠,甚至稍顯空洞都很難讓我適應,但Amphion的揚聲器是我第一次一聽就喜歡上的。目前除了JYPE Studios的一個房間外,我們都使用Two18揚聲器。


Amphion的聲音可能有些像空白或單調,但我卻很喜歡。我會想:“如果聽起來Amphion那麼興奮,那麼聽起來其他揚聲器會有多興奮呢?”(笑)如果要說缺點的話,就是即使做了很多工作,如果我得不到我想要的聲音,我就會一直感到困擾,但當我在這個房間聽到我想要的聲音時,它總是能超越其他地方。


GL:通常在混音室中,人們會使用次要監聽器作為替代選擇,但似乎BLUE ROOM沒有次要監聽器。


李泰燮 :是的。我從一開始就不喜歡用多個監聽器進行聆聽。我發現從主要監聽器轉換到其他揚聲器,即使是短暫的時間,也需要花費很多時間適應。對於來回轉換的聲音,我感到有壓力。因此,我選擇了一種監聽方式,如果必要時,偶爾會使用AirPods Pro或在車上聽音樂。


在進行空間和相位檢查時,我也會使用HEDDphone。雖然有很多人喜歡用多個監聽器來檢查問題,但我覺得仍然以Amphion作為主要監聽器,沒有任何不便。以前我也嘗試過使用多個揚聲器組成監聽系統,但最終我覺得只用一個揚聲器更好。



GL:即使擁有卓越的揚聲器和房間,要對聲音進行準確且完美的監聽並建立標準,我認為是非常困難的任務。如果有Itaeseop 專屬於製造完美聲音的技巧,您會如何定義呢?


李泰燮 :嗯...我總是帶著下一次會做得更好的希望進行混音,但坦白說,我從未完全滿意過任何一次混音。說到底,完美的標準是不存在的。由於缺乏標準,我今天的我和明天的我可能是不同的,甚至在混音這首歌時,我也會變得不同。所以,我總是在混音過程中,從未確信“到這裡就夠了”。我可能會在某個程度上創造聲音,然後想“這樣就夠了”,但我從未想過完美這個詞。


GL:這是關於聲音的深刻思考,可能也會帶來很大的壓力。您如何控制這種思考所帶來的壓力呢?


李泰燮 :這種壓力是我選擇的道路,我認為我得承擔一輩子。雖然不長,但我也曾作為樂手參與樂隊音樂,回想起來,我認為音樂本身就沒有正確答案,也沒有人知道什麼是好的或壞的。說得更直接一點,我有時會重新混音,即使我很自信這次的混音很好,但結果可能很差;有時我覺得一直不滿意的混音,卻一次通過了。


我不認為我能夠確定什麼是完美的,什麼是好的或壞的。實際上,我這麼想可能會減輕壓力。因為作為一名工程師,得到別人的確認意味著,當我做出第一次作品時,我正在挖掘他們的潛力。如果我對這首歌不理解,不知道該怎麼做,我會向他們求助,他們可能會提供新的想法,或者如果真的不行,我還有機會從頭再做。甚至,如果他們去找其他工作室,這不是壓力,而是音樂創作中的樂趣之一。



GL: 近年來,多聲道音頻平台的活躍使得普通大眾也能輕鬆接觸到沉浸式混音。由於這一趨勢,不僅是新發行的K-Pop音樂,甚至是既有的音樂也被重新混音,您是否直接參與沉浸式音頻工作呢?


李泰燮 : 由於空間限制,我目前並未構建像Dolby Atmos®(杜比全景聲)等沉浸式系統,但我希望能夠盡快開始。現在發行的JYP沉浸式專輯是在外部工作室,例如GLAB Studios進行的,雖然公司內部目前還沒有太多關於此話題的討論,但我個人非常想嘗試。


我想學習沉浸式音頻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我不想落後於潮流... 其他事情我都可以忍受,但不能忍受落後於潮流。(笑)原本我想從去年或前年開始嘗試,但由於目前的工作室空間有限,所以還無法實現。但在新辦公室一定會挑戰的。(笑)


GL: 作為K-Pop市場的前沿混音工程師,您認為沉浸式音頻具有哪些優勢?未來如何發展?


李泰燮 : 對我來說,沉浸式系統本身最重要的一點是,最終在消費者使用的設備上(如音箱、耳機、耳塞)如何忠實地實現音樂。雖然實際通道格式是有系統地劃分的,但當我們使用普通的耳機或耳塞時,聽覺上並沒有那麼好的分離感,因此,取決於音源的如何忠實再現,可能會改變方向。問題在於這是否容易實現。從廣義上來看,環繞聲是從Dolby的5.1技術開始的,但由於尚未普及,這是一個如何普及的問題。


GL: K-Pop市場正在迅速成長,相應地,趨勢也在迅速變化。您有辨識這種潮流的技巧嗎?


李泰燮 :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停留在“這很好”的想法上。我認為每次都應該懷疑自己的混音,開發新的混音鏈,嘗試新的混音風格,並研究新歌和流行趨勢,這是跟上或引領這個時代的唯一方式。我經常參考國外雜誌,也經常觀看YouTube內容,但我平時總是看Billboard排行榜,並且聽得很多。


GL: 如果您一直關注Billboard,您可能更直接地感受到了K-Pop藝術家的成長。您如何看待K-Pop成功的因素?


李泰燮 : 是的。隨著越來越多韓國藝術家的名字出現在Billboard上,我感到很驚訝。像TWICE的“SCIENTIST”一樣,但尤其是我跟隨JYP藝術家的海外演出,以Pro Tools播放器的身份。一開始去了日本,因為那是鄰國,而且韓流文化已經深入人心,所以我當時並沒有太多感受。但當我去了歐洲和美國,看到非亞洲人的比例增加,我更加強烈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K-Pop成功的最大因素之一可能是頑固性。我們韓國人有一種一定要成功的頑固性,這是振興製作的最大因素之一。此外,雖然我是新手,但我們國家喜歡刺激味道,對吧?由於K-Pop本身是非常刺激的音樂,因此我認為它成功地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和喜愛。



GL:您平常喜歡聽什麼音樂?特別是是否有仰慕的工程師或音樂家?


李泰燮 : 我平常喜歡聽搖滾和古典音樂,特別是在需要休息的時候,我會多聽古典音樂,我喜歡小提琴家帕格尼尼(Paganini)的音樂。他的音樂也非常刺激。對於工程師來說,過去確實有很多喜歡聽古典音樂的工程師,但最近技術發展迅速,誰的音樂最好已經變得無法判斷了。此外,情況也有所改變,如果我在10年前被問到這個問題,提到的名字肯定都是外國人。但現在,像具鍾弼(Gu Jong-pil)工程師、申奉元(Shin Bong-won)工程師這樣風格獨特的工程師在韓國也很多。關於混音本身是否做得好的爭論似乎已經超越了韓國,更重要的是工程師能否展現自己獨特的風格。


GL: 工程師是一個技術性的工作,但休息可以給予靈感,而靈感又可能帶來更好的聲音。當感到疲憊時,您如何讓自己恢復精力?


李泰燮 : 我會一直工作直到解決問題為止。這樣做是因為如果停下來休息,我會感覺像是錯過了要抓住的東西。不過為了管理狀態,當需要休息時,我喜歡到繁華地區走走。去最繁忙和燦爛的地方能看到人們的能量,看到他們的表情和所謂的“氛圍”,這能給我帶來能量。當然,如果非常累的時候,我更喜歡去一些寧靜的地方。



GL:如果未來有新的挑戰想要嘗試,我很好奇是什麼。


李泰燮 :正如之前提到的,我想挑戰沉浸式混音。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也想再次使用完全模擬的工作流程進行混音。


GL:感謝您寶貴的時間。您能給那些夢想著聽著您工作的音樂而努力的工程師們,以及閱讀這篇訪問的讀者們留下最後的一句話嗎?


李泰燮 :我想強調學習、學習和掌握盡可能多的事情的重要性。此外,重要的是不要僅僅固守一個想法。此外,我相信培養一定程度的善良和友善對於繼續做一名工程師非常有幫助。

對於閱讀這篇訪問的讀者和熱愛K-Pop音樂製作的粉絲們,我想告訴他們一個重要的事實:除了藝術家之外,還有許多為了這個製作而努力的人。他們把一切都獻給這項工作,所以我希望大家能一直支持和祈禱。

46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